互聯互通的升級和拓展
Mao Zhirong
撰寫者
2023年4月12日
北向滬深港通已經成為國際投資者進入A股的主要途徑,大概70%進入A股的國際投資是通過北向的滬深港通進行的。
毛志榮
內地業務發展主管

: 本集主持錢杰         

: 本集嘉賓香港交易所內地業務發展主管毛志榮


 

: 大家好,歡迎來到《香港交易所會客廳》(HKEXVoice),這是我們香港交易所推出的一檔音頻節目,主要邀請香港交易所各個業務部門的負責人和一些業內專家,跟大家分享有關香港金融市場的看法。

我是本期節目的主持人錢杰,今天我們邀請了香港交易所內地業務發展主管毛志榮先生和我們一起聊一聊大家都特別關心的互聯互通的最新發展。

志榮你好,歡迎來到我們的節目。

: 錢杰,你好。

: 今年又是互聯互通大發展的一年,滬深港通的投資標的又再一次迎來了擴容,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次擴容的具體內容嗎?

: 這次滬深港通的標的股票的擴容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既有北向的擴容,也有南向的擴容。

北向擴容是滬深港通開通以來,最大一次的標的股票的擴容。總計大概有1,000多隻,比較精確的說是1,034A股,新增納入北向通的標的股票。從南向來看,也是非常值得關注,市場也給出了很高的評價。這次南向擴容最主要是把外國公司納入了南向的股票標的,首批納入有4家外國公司,其中有一些外國公司在中國有大量的經營業務,與中國的消費者的日常消費行為息息相關,所以這一次國際公司獲納入南向標的也是得到了內地的投資者、消費者的廣泛關注。

: 這次擴容對於內地的投資者以及香港市場有甚麼意義和影響呢?

: 對內地投資者來說,南向有了更多的股票納入,尤其是國際公司納入到南向的股票標的當中,這樣可以讓內地投資者坐在自己家裡、在自己非常熟悉的環境、以內地通常的交易方式來投資國際公司、外國公司。更主要的是,很多投資者可以把他的投資行為跟他的消費行為關聯起來。所以從外國公司的產品跟品牌來說,也是讓它們的品牌與服務進入了投資者的圈子裡面。對內地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體驗。最根本的一點是,他們的交易習慣沒有發生變化,是坐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面投資世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

第二,對境外投資者來說,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全面參與 A股市場。當然對國際發行人來說,外國公司納入了南向通的股票以後,其實對這些國際發行人來說,是多一個融資的途徑,也是增加了香港作為一個 IPO發行市場的吸引力,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會關注香港的IPO市場。

: 看來這次擴容確實給投資者、香港市場、內地市場都創造了多贏。除了這個好消息,我還聽說4月份滬深港通的交易日曆也會迎來一次大優化,南北向通的交易日都會增加。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優化的具體情況嗎?

: 在八年的平穩運行過程中,有一個不方便的地方:因為是兩地市場,一方可能是公共假期,另一方市場還開著,那麼在有假期的時候,哪邊有假期,哪邊的市場就會停止交易,這是很正常的。但是由於兩地的交易結算制度不一樣,所以為了方便交收清算,在滬深港通的機制下,放假前的一天或者兩天,必須在即將放假的市場停止滬深港通的交易。

這樣子每年大概有10天左右的交易日,因為這個制度的差異損失掉了。而且是在節假日之前,不是在節假日的當天。所以這是一個不方便的地方,也是兩地投資者都希望能夠優化的地方。

這一次,通過內地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和兩地結算公司的努力,解決了節假日之前因為交收制度不一而必須停止的市場交易。這樣的話,投資者可以在過節之前繼續正常交易,也可以縮少兩地因為節假日交易制度不同而帶來的影響,最主要的是能夠讓投資者在節假日之前能夠更好地管理市場風險。

: 那麼優化可以增加多少個交易日?

: 每年節假日的時間跟交易日的重疊情況是不一樣的。平均來說,這個機制每年會增加大概10天左右的交易日。今年實施以後應該會增加9天的交易日。

: 是南向和北向一起的對嗎?確實因為這些持續不斷的優化和升級,我們看到滬深港通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投資者的歡迎。過去這幾年,滬深港通的成交量變化,是否已經比較明顯地反映出這個趨勢?

: 從交易的角度來看,滬深港通順利推出後平穩運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開通以來,北向的投資非常踴躍,截至今年2月底,北向的累計持股市值達到2.5萬億人民幣,累計成交額也達到了94萬億人民幣。

南向進入香港市場的持股達到了2.3萬億港元,累計成交額也達到了32.6萬億港元。所以可以看出,滬深港通已經成為內地投資香港市場,以及國際投資者投資A股市場的非常重要的途徑。

從過去幾年來看,北向滬深港通已經成為境外投資者、國際投資者進入A股的主要途徑,大概70%進入A股的國際投資是通過北向的滬深港通進行的。

除了投資者和投資量的持續增長外,還有一點非常值得關注,是滬深港通的機制本身。自開通以來,此機制給市場和監管機構提供了一個風險可控,通過金融基礎設施建立互聯互通的閉環模式。那是怎麼體現出來呢?比方說,過去八年,累計交易額已經達到了123萬億人民幣,但這個機制中,資金交收的概念是買賣價差,即是淨價差(淨買入或淨賣出)。

經過淨買賣軋差及南北向軋差後,實際上過境的資金,八年內只有4,100多億人民幣。我把兩個數字再對比一下:八年來,交易額達到了123萬億人民幣,淨買賣軋差及南北向軋差以後,真正過境的淨資金額是4,000多億人民幣,即是以非常少的跨境資金流動,支撐著非常巨大的跨境投資。

: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設計,以4,000多億人民幣支撐了100多萬億人民幣的交易額。那麼這個成功的模式是否也可以複製到其他的資產類別進行互聯互通?

: 過去幾年,在我們推出滬深港通以後,互聯互通的這種模式在債券市場領域已有相應的運用,那就是債券通。那麼我們說的這些複製,到底複製了什麼?有幾個方面:第一個,在兩地市場制度、交易習慣不一樣的情況下,我們保持了各自市場的交易習慣和制度,就是本地市場不需要為對方市場的做法做相應的改變。

: 本地市場為先。

: 投資的交易習慣,你在香港是怎麼一個交易習慣,投資境內的股票和債券的時候,你的交易習慣在香港是一樣的。同樣,內地投資者投資香港證券,股票也好,債券也好,也是保留了它的交易習慣。

那麼當中的差異是怎麼解決的?這就是第二個方面 — 交易所登記結算。通過我們的工作,克服了這些差異或者轉換了這些差異,就是說投資者不需要為這些差異擔憂,這些差異由交易所和登記結算來解決。

最後一點,就是制度:內地市場的制度,規則管理的模式,要跟全世界對接。這是內地的高品質開放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也是我們最近談的比較多的,稱為制度性開放的要求。滬深港通充分運用了制度對接、管理對接、標準對接,而這幾個方面都運用到債券通,我們也把這些相應的核心設計運用到了ETF市場的互聯互通。未來,我們還會把這些模式,運用到我們最近已經宣布的「互換通」,也就是利率互換的市場上。

: 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互換通」是怎麼的一個互聯互通嗎?

: 我們所說的互換通,是利率互換的市場,主要是針對利率的風險,投資者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在持有了債券以後,他們所擔心的就是利率的風險。那麼怎樣可以管理利率風險?其中的方法就是要有一些利率的風險管理工具,而利率互換就是其中一個風險管理工具。

目前,國際投資者通過債券通或其他的投資形式,已經持有了大量的人民幣債券,如何管理利率風險變成了一個非常緊迫的市場需要。順應這個市場需要,上海清算所、香港交易所的場外結算公司,以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一起設計了「互換通」的互聯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模式,以支援和方便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的利率互換市場。

: 真的太好了,除了「互換通」,在互聯互通的升級和拓展方面,今年還會有哪些好消息值得期待?

: 其實,應該說,互聯互通下的優化擴容一直在持續進行,所以如果說有好消息的話,應該就是進一步的擴容、優化,我相信這樣的進展會持續不斷地出現。

值得大家非常關注的還有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檯,就是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既有港元計價的櫃檯,也即將會有人民幣計價的股票供投資者進行交易。 

另外一個,也是早前已宣布了的,很快會向市場推出的國債期貨,投資者可以更方便地利用在香港的期貨產品來管理所持有的人民幣債券相應的利率風險。這樣的話,在香港形成越來越良好的產品生態圈,及時方便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的證券市場,能夠在香港給投資者提供更多人民幣計價產品和風險管理產品,同時也能夠讓香港的融資市場因為有良好的生態圈而擁有更多工具和市場業務來支持,那麼,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能夠進一步得以加強。

: 有這麼多好消息,非常值得期待!

今天的節目就要告一段落了,謝謝志榮跟我們分享這些有關互聯互通的最新消息。相信未來互聯互通機制將會不斷優化,為中外投資者創造更多機遇,連接中國與世界。

各位聽眾朋友,感謝收聽本期節目,如果你想瞭解更多有關互聯互通的資訊,歡迎瀏覽香港交易所官方網站www.hkex.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