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換通最新優化措施與香港交易所人民幣產品生態圈的最新發展
Glenda So
市場聯席主管
2024年7月8日

Thomas: 本集主持岑國譽(Thomas Shum)           

Brian本集嘉賓香港交易所市場聯席主管蘇盈盈 (Glenda So)


 

Thomas: 歡迎收聽最新一集HKEXVoice。我們的管理層與業界專家不時通過這個頻道分享他們對香港金融市場發展的一些見解。今年是「互換通」開通一周年。自「互換通」於2023年推出以來,市場反應非常正面。香港交易所最近亦推出了多項優化措施,幫助投資者管理其人民幣利率風險。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香港交易所市場聯席主管蘇盈盈為我們講解這些最新優化措施,以及香港交易所的人民幣產品生態圈的最新發展。

Glenda: 謝謝你的邀請,很高興能夠在這裡與大家交流。

Thomas: 有些聽眾可能並不是很了解「互換通」,可以為我們介紹一下嗎?

Glenda: 今年5月是「互換通」開通一周年。「互換通」推出至今,深受市場參與者歡迎。「互換通」是首個香港與中國內地利率互換市場的互聯互通計劃,為參與者提供所需的結算服務。很多人視「互換通」為一項的互聯互通交易服務;正確來說,「互換通」有交易、亦有結算的範疇。「互換通」將香港交易所旗下的場外結算公司 OTC Clear 與中國內地的結算公司聯通起來,讓境外投資者可按其市場原有的交易及結算習慣,與中國內地參與者進行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

Thomas: 「互換通」推出至今已一年。有人說「互換通」對於有意投資中國的海外投資者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環。你認為「互換通」在互聯互通機制中為何如此重要呢?

Glenda: 我們在2017年推出債券通。試想想,如果投資者在中國境外持有人民幣債券,可以如何對沖相關風險?「互換通」正正開創了先河,讓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的利率產品以進行對沖,由香港場外結算公司OTC Clear為其進行結算,一如在境外的做法一樣。

Thomas: 「互換通」自一年前開通以來,成交量一直穩步增長。請問市場參與者對「互換通」有甚麼看法與意見?

Glenda: 市場參與者的反應都非常正面,你看現時「互換通」的交易量便清楚不過--截至2024年4月,市場參與者進行了超過3,600筆利率互換交易,累計名義金額約為人民幣1.8萬億元。這是很大的金額!如果以每日成交額計算,那相等於每日約有人民幣67億元的成交額。

Thomas: 市場參與者認為「互換通」帶來了什麼正面影響呢?

Glenda: 首先,正如我剛才所說,成交額真的在穩步增加。市場參與者固然熱衷於「互換通」,但更希望看到更多優化。有見及此,「互換通」最新推出了三項優化措施。第一項是人民幣歷史起息交易。我們明白,市場可能需要平倉某些交易,所以我們允許參與者通過執行起息日為歷史日期的交易,來平倉現有合約。這做法在境外市場很常見,是境外市場的重要特徵,所以我們也相應推出這項新功能,讓境外市場可按基本上完全相同的標準,於國際市場進行其他互換交易。第二項是國際貨幣市場(IMM)合約,這也是符合境外慣例,容許參與者選擇遠期起息的IMM合約交易以鎖定利率,不是選某個交易月份和日期。我們的人民幣利率互換合約向境外參與者提供這些功能,他們可完全按照自己在其他市場交易的習慣交易。最後一項是單邊壓縮,聽到「壓縮」這個字你會想起要壓縮一些東西,對嗎?沒錯,這就是指容許參與者將兩項符合條件的交易壓縮其名義總額,將清算投資組合的成本降至最低。這些就是「互換通」推出的三項新優化措施,藉此進一步提升它的吸引力。

Thomas: 香港是亞洲的風險管理中心。「互換通」如何幫助香港進一步鞏固這角色?

Glenda:「互換通」是境外投資者對沖固定收益風險的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除了利率互換,香港交易所亦有提供外匯期貨,有助投資者妥善管理匯兌風險。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我們提供了與國際標準接軌、廣受國際認可的結算設施,令參與者可按照自己市場的習慣結算交易。

Thomas: 除了「互換通」,還有其他產品或服務將會推出嗎?

Glenda: 我們正密鑼緊鼓籌備推出中國國債期貨。中國國債期貨主要追蹤在岸中國政府債券價格的期貨合約,所以對投資中國債券的投資者來說是另一個很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他們可以利用國債期貨對沖特別長期的風險。也就是說,對債券投資者而言,短期風險可以用互換通來對沖,長期風險則可以用國債期貨來對沖。

Thomas: 香港交易所一直致力拓展龐大的人民幣產品生態圈,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能否介紹一下香港市場現時的人民幣產品生態圈,以及香港交易所將如何進一步配合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Glenda: 我認為關鍵是為投資者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及更多不同類型的產品,以滿足他們不論是風險管理還是資產方面的需要。剛才提到的中國國債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們在2017年推出了債券通,現在加上可同時管理長期風險和短期風險的風險管理工具,完善了整個生態圈。我們會繼續了解市場需要,推出相應的風險管理和資產管理產品。

Thomas: 你對目前的市場氣氛有什麼看法?

Glenda: 我對市場的前景十分樂觀。我認為互換通和國債期貨都只是一個開始,相信很快我們就能為市場帶來更多新舉措。2017年推出債券通,我們提供了債券的投資渠道,現在又在短期和長期利率風險管理方面再下一城。未來市場會繼續需要更多投資工具和對沖工具,而交易所的角色就是向市場提供適切的產品。我認為就互換通和國債期貨而言,關鍵在於投資者通過香港交易所,就可以沿用一直的方法和習慣去交易結算和管理相關風險。我舉兩個例子吧,首先是文件紀錄。有了互換通,投資者或參與者不需要提交額外的文件、不用擔心ISDA等等的問題,他們只需要使用一樣的文件便可交易結算這些產品。對手方風險管理方面亦一樣:有場外結算公司參與其中,大家就毋須理會在內地的額外對手方風險。我認為互換通的出現和場外結算公司的參與令整個配套更加完善。當然,我也希望今後收到更多市場反饋,為參與者提供更多不同的產品。

Thomas: Glenda,多謝你分享及講解「互換通」的最新優化措施。我們都很期待未來推出的中國國債期貨及香港交易所的其他人民幣貨幣產品。感謝各位聽眾收聽本集播客。歡迎瀏覽我們的社交媒體平台和香港交易所網站收聽其他集數。有關香港交易所和旗下市場的詳情,請瀏覽香港交易所網站www.hkex.com.hk。下集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