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香港交易所在《上市規則》中增設第十八A章,允許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申請上市,成爲香港醫療保健市場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與在十八A章推出前的2017年底相比,2025年上半年的香港市場醫療保健板塊:
- 上市公司數量是之前的兩倍多
- 2025年第二季日均成交額是2017年第四季的四倍
- 市值及新股融資總額是之前的三倍
《上市規則》第十八A章正式生效後,生物科技板塊成為香港市場醫療保健行業中增長最快的一個細分板塊。從2017年底至2025年6月30日,共有73家公司根據《上市規則》第十八A章上市,涵蓋抗體、小分子、疫苗、人工智能及創新醫療器械、手術機器人及細胞療法等領域。這些公司通過首次公開招股融資共160億美元,上市後再融資共100億美元。在這幾年間,香港醫療保健行業發行人的總市值由1,440億美元升至4,410億美元。

數字轉型與新一代醫療科技的出現進一步推動行業變革。
2023年3月,香港交易所在《上市規則》中增設第十八C章,為未商業化的醫療保健創新公司(包括從事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及先進診斷的公司)拓展融資渠道,只要其符合有關創新性、可行商業化路徑及第三方投資的要求,便具備上市資格。
這一系列上市制度優化,使香港建立起豐富多元的醫療保健生態圈。截至2025年6月底,在港上市的醫療保健公司達到255家,業務範圍廣泛,不僅涵蓋製藥與生物科技,還包括醫藥外包、醫療器械及服務等領域,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醫療保健及創新公司融資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