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是世界主要的交易所集團之一,業務範圍包括股票、大宗商品、衍生產品、定息及貨幣產品。香港交易所是全球領先的新股融資中心,也是香港唯一的證券及衍生產品交易所和結算所營運機構,為國際投資者提供進入亞洲最活躍市場的渠道。
香港交易所堅信要維持一個公開透明的投資環境,並與投資業界人士保持建設性的溝通。您可在本頁面查閲有關香港交易所最新財務資料、戰略規劃、簡報、業務統計、監管披露、股東資料以及投資者關係組聯絡方式等資料。
香港交易所一直致力實行最高水平的企業管治,深明良好管治是我們的業務得以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香港交易所企業管治的架構及常規實踐均奉行「企業管治守則」的各項原則。
我們身兼多重身份,承諾成為負責任的行業領導者,並以此作為業務策略和未來發展的關鍵。我們採納最佳常規,在旗下業務、營運和市場促進可持續發展。
歡迎瀏覽香港交易所集團媒體中心。您可在本頁面中瀏覽我們的最新消息、分析和研究報告、業內活動及會議資訊;亦可瀏覽多媒體庫內的照片及視頻,分享我們過往活動的經典時刻。
2024 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炎熱的一年。在這一年,美國加州發生了大規模火災,預計未來會更頻繁地發生天然災害。
氣候變遷不僅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還對全球社會、生活以及財產帶來重大影響。
儘管氣候災難或已迫在眉睫,最近卻有新聞指出有些國家正在撤回或重新考慮其氣候承諾。
年初從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回來後,我深刻了解到企業和社會都需要積極地做好準備,應對氣候挑戰並加強氣候韌性。
我們在實現這些目標時累積了豐富經驗,相信能為商界樹立榜樣,並推動其他機構的綠色轉型。根據顧問公司畢馬威 (KPMG) 最近的研究顯示,不少香港公司已經展開氣候行動,我們的目標是為發行人以至整個企業生態圈規劃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香港政府致力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而企業在達成這個目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要實現綠色轉型,必須周詳計劃、審慎行事,包括:公司內部定出一致的減碳目標及達標進度衡量基準線,計算自身以及整條價值鏈的碳排,以及找尋合適方法和工具減低碳排。若實在無法減低,便要購買碳信用額將之抵銷。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總結出三大策略。
首先是要了解您的供應鏈。要妥善制定減排目標,必須仔細評估不同採購方法,研究每個開支項目(辦公室椅子、洗手液等)對環境帶來的影響。
其次,釐清目標。制定目標固然重要,但確保目標實際可行且符合本地情況更加關鍵。這是我們各地辦公室在尋找可再生能源供電過程中的經驗總結。
第三,靈活變通。我們在2024年其中一個抵銷碳排的方法是購買中國內地一個自然項目的碳信用額,未來也可能投資於新興技術項目(例如碳捕捉,又稱Carbon Capture)。我們會密切留意最新市場動態,適時採用。
我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創新技術幫助應對氣候變化,但同時需要評估現階段香港公司的資源,提前準備。
達成碳中和目標促使我們思考如何協助香港的上市發行人及商界共同實現這一目標。
其中一項措施是,企業可透過購買碳信用額來抵銷無法減少的碳排放。碳市場在達成碳中和及淨零排放目標方面具有一定作用。香港交易所的國際碳市場Core Climate平台提供優質碳信用產品,是唯一以港元及人民幣結算的國際自願碳信用產品交易市場,企業對此平台的興趣和參與度逐漸增加。
企業要善用碳市場,必須精確地計算其營運及供應鏈所產生的碳排量。隨着香港碳市場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工具和本地專業服務應運而生,協助公司在保持業務順利運作的同時達成環保目標。
宏觀而言,香港正積極制定企業可持續發展路線圖,並加強可持續發展匯報,目標與國際市場接軌。香港交易所亦致力協助推動這一目標,實現可持續金融的願景。
儘管全球形勢多變,但企業對氣候變化的責任始終如一。作為香港交易所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總監,我認真對待這份責任。
從投資者和客戶的角度來看,他們期望公司企業,不論行業及規模,都能積極參與推動淨零排放轉型,這是合理的期望。
由於氣候問題引發的影響日益顯著,採取氣候行動已成為當務之急。現在正是企業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全球氣候行動的關鍵時刻。
不採取行動同樣會帶來極大影響 —— 從年初至今,氣候問題已經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命傷亡。可持續發展對社區、市場、經濟和社會的長遠健康至關重要。我們應把握時間,推動企業合作,共同應對氣候挑戰。
讓我們許諾攜手合作,投資於創新解決方案,以解決氣候問題。通過合作,我們可以為新一代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付諸行動,就在此刻。
這篇文章首次刊登於香港經濟日報及Eco-Business。